星期一, 十二月 08, 2008

爱不是上帝(二)

对第六部分的补充
文章第六部分是对路易斯和柏拉图、奥古斯丁的思想进行的一个比较。虽然奥古斯丁是路易斯思想的来源之一,但二者并不完全一样,如对“爱人如己”的阐释。路易斯认为,既然说爱人如己,那么就要想一想你是如何爱自己的。我们爱自己并不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好,我们常常为自己是一个卑劣的人而难过。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卑劣,是因为我们爱自己,我们恨自己身上的罪是因为我们爱自己。同样,我们应该恨罪人身上的罪,而不是恨那个罪人,我应该爱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够改过自新,成为新人。上帝让我们爱自己,实际上是让我们成为一个例子,让我们看到我们是如何爱自己的。我们也要用爱自己的方式——恨自己身上的罪,但是仍然爱自己——来爱别人。我们之所以要爱人如己,是因为他也是一个自我,一个和我们一样的self。尽管我们自己有种种的罪,但是上帝依旧爱我们。那个人也是上帝所造的,同样是一个自我。


回应讨论
回应一
提出:文中提到的仁爱是不是圣爱?
回应:一般来讲,圣爱是指上帝对人的爱。在路易斯这里,它还包括人对上帝的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这些严格地说不能称为圣爱,所以我统一的泛称它为仁爱。

回应二
提出:路易斯关于爱的理念以及其文学创作的理念对汉语基督教文学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
回应:据我所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爱的有一部叫《太空三部曲》,主要讲救赎的爱;还有一本他自己非常看好的小说《裸颜》,其中讲到的爱主要是情爱,还谈到人对上帝的爱——对终极的渴望。他关于爱的观点还有很多是出现在文学批评著作中,如《‹失乐园›序》。还有一本书叫《爱的预言》,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谈中世纪时期的爱。
路易斯被称为通俗神学家。他是一个平信徒,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神学,这对汉语神学很有借鉴。在中国有很多没有受过教育的信徒,如果使用很晦涩的语言对他们讲神学,他们很可能是听不懂的。在20世纪路易斯之所以这样成功,尤其在北美很多人都关注、研究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以平信徒的身份对平信徒说话。另外,他用故事的方式、故事的语言来讲述基督教也是他受欢迎的一个原因。这些对于汉语基督教文学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不能对所有的听众都用学术的语言,我们可能需要用小说、诗歌、故事等不同的浅显易懂的形式来讲述基督教教义,这样会对更多的人有帮助。

提出:我看了他的《裸颜》,他使用了一种西方人可能会比较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可能是因为文化差异的缘故,在中国的语境下,有些东西很可能会有障碍。
回应:是的,因为我们没有那种文化背景。路易斯使用的是罗马神话作为一种素材,来表达人对上帝的渴望,这是西方人比较熟悉的。就像2006年《狮王、女巫和魔衣橱》那个电影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说看不懂,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基督教救赎的观念。在2001年的时候,译林出版社就将《纳尼亚传奇》翻译出版了,但是销量一直不好。可是在西方,没有哪个孩子不知道《纳尼亚传奇》,很多学校都将其作为教材,它已经成为了一部儿童文学经典。

回应三
回应:爱情也是一种自然的东西,自然的东西最终是会消失的。路易斯在《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那本书中说,坠入爱河时的那种爱情只是一个火花,将发动机点燃了。能够使两个人白头偕老,使婚姻持续下去的是那种深层次的爱,是第二层次的爱,而这种爱需要上帝的恩典。在婚姻中双方很可能就会爱上别人,但是他(她)仍然能够对自己的伴侣忠诚,依靠的就是上帝里边的爱。“知识可以永存,原则可以继续,习惯可以保持,但是感情却转瞬即逝。”
我们会把爱情当作偶像,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其中。但是却会发现,爱情是最短暂的。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他们每隔几年就会恋爱一次,每次都真心地相信“这次是真正的爱情”,心灵不再漂泊,自己找到了真爱,可是每次希望都落空。就是说,如果没有上帝的恩典,没有仁爱的话,人间的爱情、友爱、情爱都会变质。这些不同的爱都需要上帝的恩典来维持。


回应四
提出:我们读《约翰福音》的时候看到上帝就是爱。刚拿到这个文章,看题目的时候很是吃惊(上帝是爱,但是爱不是上帝)。刚刚和朋友来的时候还在说,很多时候我们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的。在刚刚谈到的“需要别人的需要”(need to be needed),其实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虽然我们是基督徒,对家人、朋友、国家有多一点的爱,可是这样的爱还往往是自己的一个需要,还是处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中。
回应:路易斯认为人的原罪就是骄傲、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你只是看到你自己,那么你就不能看到在你之上的上帝。你要是去寻找自我就会什么也找不到,但你要是去寻找上帝就会找到一切。你要是追求尘世的幸福就不会找到天国,可是如果你追求天国,上帝不但给你天国,还会附带给你尘世的幸福。人一定要以上帝为中心,可是人常常希望自己就是上帝,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路易斯说,人希望自己是名词,但是人注定只能是形容词。

回应五
提出:能介绍一下路易斯的书吗?
回应:《从岁首到年终》,这本书的内容是从路易斯不同的作品中节选出来的,是一个集萃;
《痛苦的奥秘》是路易斯讨论苦难问题,即有关神义论的书;
《卿卿如晤》是一本日记,记录了路易斯在他太太去世后对上帝的爱的质疑,以及最终与上帝和好,是一本很薄的书;
《地狱来信》是以一种反讽的方式来讲大魔鬼怎样教小魔鬼去诱惑新近成为基督徒的人,是一本很深刻的关于属灵争战的书籍;
《裸颜》是借助罗马神话来讲爱的书;
《写给孩子们的信》,是路易斯回复读者听众中孩子们的信;
另外还有一本自传体的书Surprised By Joy,讲的是他皈依的经历,主要是关于人对天国的向往。他说每个人都有对天国的向往,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我们在追求金钱、权利等等的时候,其实都是渴望能够把握绝对者,只不过这种追求没有锁定正确的对象而已。
《人的废除》,还没有翻译过来,书中讲到非信徒认为价值是相对的,没有什么终极的价值。路易斯认为,如果废除了终极的价值就是废除了人,人就变成了没有“胸腔的人”了(man without chest);
还有一本《天渊之隔》,大陆也还没有译本,是用奇幻文学的形式讲述天堂与地狱的。内容是讲,那些在地狱中的人,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去参观天堂,看看他们愿不愿意留在天堂。在地狱中的人都是罪人(其实人人都是罪人),那些在天堂中的人以前也是罪人,是这些地狱中人的亲人、朋友、同事,他们能进天堂是因为认识了主,承认了自己的罪。这些地狱中的人却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天堂,其中一个还指责天堂中的人:“你原来是杀人犯,怎么还会进入天堂?”天堂中的那个人对他说,“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留在天堂”。这本书就是以这种奇幻的方式来讲基督教的,是一本很薄的书,里边却概括了很多很深的基督教教义。

回应六
提出:关于《四种爱》,我以前也看过,但是没有今天你梳理的这样细致。在谈到爱的时候,非常的具体,并且是从人的角度来谈的。即便是谈仁爱,也是在上帝的恩典之下谈人。从路易斯的观点来看,前面的三种爱都是属于自然的爱,因为人和自然的其他部分都是上帝所造的,在里边有上帝的形象。在这里他具体的谈到不同类型的爱,同时也说如果将这不同的爱当作上帝的话,那么则就成了魔鬼。今天对这四种爱更多的是从人的角度来谈的。我想问一下,上帝的爱和前面三种爱之间的关系。既然人的爱是一把双刃剑,那么如何才能够在上帝的恩典中来改变它,路易斯有没有提到什么具体的方式?
回应:他没有具体讲,只是在最后一章中用灵性的语言讲了一下。他说这种自然之爱需要转变。转变这种自然之爱不是让你放弃自然之爱,你的自然之爱仍然可以是你原来的自然之爱,但却是经过上帝恩典改变了的自然之爱,是一个完美的自然之爱。就像耶稣基督一样,即是完美的人又是完美的神。
不过究竟如何具体操作,这样实践性的内容路易斯并没有讲。他更多的是强调上帝的恩典。自然之爱就处于那个位置,你就把它放在那个位置好了。他以植物为例,植物需要上面的阳光,也需要下面的根茎,根茎必然会沾满泥土。但是,你只要把它放在花园中,而不是放在书桌上,这些泥土就是干净的泥土。要摆正自然之爱和上帝之爱的位置。当自然之爱和上帝之爱竞争时,要始终将上帝放在第一位。

回应七
回应:在《卿卿如唔》那本书中得到了体现。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在前两个部分中,路易斯对上帝是极其愤怒的,认为上帝把人当做小白鼠,对上帝是一种狂吼的态度。后来时间治愈了他的创伤,冲淡了他的伤痛。在这本书之前,路易斯写过《痛苦的奥秘》。他认为苦难对人是有益处的,他引用了《希伯来书》中的一句话——“因受苦难得以完全”。人因为经历了苦难得以完全,他自己之所以能够和上帝和解也是这样的。他想到,我曾经那么护教,对信仰那么坚定,怎么因为妻子去世就对信仰、对上帝产生怀疑了呢?我以前难道不知道有生死离别吗?《圣经》上不是已经都告诉我们了吗?丧妻的苦难就使我看到了我的信心的软弱,就像是纸牌搭成的房子。这样看来,苦难对我是有益的。
此外,我们基督徒相信永生。我们在尘世的生活是上帝铸剑的一部分,在我们死后,铸剑的过程依旧会继续。丧偶其实也是爱情的一部分,就像是秋天接着夏天而来一样,丧偶是接着求爱、婚姻而来,这也要我们真实地去面对。当路易斯相信妻子是在上帝的手中时,就和上帝达到了和解。他认为他和妻子两人都是罪人,都还有眼泪需要擦干。

回应八
提出:今天是受难周的第一天,这样的一个主题是很适合的。爱有不同的展现。就像当玛利亚用香膏膏耶稣时,别人责备说为什么不用这个膏去周济穷人。这很好的展现了不同的爱。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是,用香膏膏耶稣这是哪一种爱?(哈哈)其实我是想表达一下,这只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书名叫《四种爱》,我认为这并不是说爱分为四种,它要表达的是爱的四种表达方式,而不是爱是四种。我们人的自然之爱是要被提升而不是改变。
回应:路易斯的观点确实是自然之爱需要被提升,“仁爱”那一章就是说爱要被提升,要被上帝的大爱改变。他认为,人所有的爱中唯一圣洁的成分就是仁爱,自然之爱要提升到仁爱的层次。
他谈的自然之爱更加具体一些,这和他的英国传统有关系,很注重实践因素,他本人很受英国经验论影响。

回应九
提出:翻译成仁爱,是因为它不仅仅包括了上帝的爱还有人对上帝的爱。但是我在想,究竟有没有一种人对上帝的爱呢,它的特征是什么?路易斯对其他三种爱描述的都非常具体,可是仁爱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描述?
回应:他描述的不多,但是关于人对上帝的爱,有三点可以分享。一是人对上帝的顺服,也就是对上帝的给予之爱;还有一种是人对上帝的需求之爱,我承认我在上帝面前就是乞丐,我对上帝是有需求的;还有就是对有需要之人的帮助,《马太福音》25章中“万民受审判”实际上告诉我们,你对有需要之人的怜悯也就是对上帝的爱。

回应十
提出:在神学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在谈到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上帝的恩典将我们天性中已有的一些东西进行恢复,就像刚刚说到的提升,这也是对人身上有上帝形象的肯定;另外一种是强调人的败坏,上帝的爱是一种注入,是一种更新。路易斯更突出的是前一种,是比较乐观的。

回应十一
提出:爱一旦变为上帝,为什么就变成了魔鬼?爱情为什么短暂?基督徒婚姻中的爱是什么?
回应:爱一旦变为上帝,就变成了魔鬼。这一说法是建立前三种自然之爱的基础上讲的。这三种爱都有它的缺陷,一旦你把它作为神,它就会要你的命,也会毁掉自然之爱。
爱情短暂是说爱情初始时的那种激动不能维持很久。要是那种爱能够持久的话,将会是很可怕的,路易斯说:“哪怕只在那种激情中生活五年,也没有谁能够忍受。你的工作、食欲、睡眠、友谊会变成怎样?”基督徒的婚姻中更多的是另外一种爱,是深层的爱,信守在神面前的承诺,在神里面的合一。

没有评论: